{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文采风流今尚存西溪南

从岩寺镇沿着丰乐河往上走,就是西溪南村。村位于丰乐河以南,又称丰南、溪南。田畴平旷,远山环拱。村边是一片枫杨林,雷堨引水入村,将枫杨林分成湿地,以木桥连接,每年四五月,新绿涨满,倒影水天之中,形成一个绿的世界,逢节假日,游人如织。

西溪南村由吴氏先祖创建,始于唐而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年历史。规划上分前街(现为后街)、中街(现为正街)、后街(现为溪边街),三条水系条堨、陇堨、雷堨依次引水而入,逐水而居,既方便了平时生活取水洗用,也有一定防火功能,老屋阁旁有一方池塘,也有此功用,体现出古人智慧。雷堨水系较宽,上有古桥若干座,存留至今的有永济桥、福泽桥、雷泽桥等。

西溪南村是徽商发源地之一。曾号为“歙邑首富”,以其巨贾甚多,如嘉靖年间盐商吴天行,号称“百妾主人”,其私家花园“果园”犹有遗迹可寻。明万历年间吴养春家族两次给朝廷纳捐50万两银子,用于赈灾救急,徽商之富足,可见一斑。徽商贾而好儒,“亦商亦儒”,在外经营盐、茶、典当、布匹、杂货等行当,积聚了财富后,回乡修建私宅、花园、祠堂、书院,设会馆,延名士。历史上曾有十大名园、十大寺庵、十大牌坊、十大祠堂、十大名楼等,至今犹保留有明代的建筑10余处,清代的建筑余处,其中老屋阁,绿绕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徽派民居的鼻祖。

此地人文蔚兴,名人辈出:宋代学者吴自牧、元代诗人吴鼎新,明代收藏家吴廷,清代书法家吴又和等人均出自该村。明代文学家汪道昆是西溪南乡松明山人。明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舅公家就是西溪南人,常到访游玩,为西溪南题写八景诗,吴氏族人请石涛做溪南八景画,此八景画抗战期间遗失四幅,吴氏后人又延请国画大师张大千依据其临摹手稿补遗四幅,现为上海博物馆收藏。汪道昆结“丰干社”于西溪南,并主“丰干社”领袖,发起人还有汪道昆的弟弟汪仲淹、文学家方献成、方羽仲、程子虚等人,著名制墨家方于鲁也是“丰干社”的成员。清代书画家八大山人、渐江、石涛、董其昌等人都曾长期居学于西溪南。明清两代,西溪南不仅是巨贾云集之地,也是江南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馀清斋主人吴廷收藏晋唐书法名帖甚富,刻《馀清斋帖》,共刻由晋入宋书法帖二十六种,董其昌、陈继儒鉴定题跋,杨明时摹刻上石。帖虽不多,但多为历代之精品,如晋王羲之兰亭序、王珣伯远帖,孙过庭千字文,颜真卿祭侄文稿,苏轼书赤壁赋等,摹刻精良,是以此刻一出,即名噪一时。现原石及拓片藏于歙县博物馆新安碑园。

如今的西溪南,盛时景象已不可复得,仅有些许遗迹可堪凭吊。走在村里纵横交错的街巷之间,脚边水渠潺潺的流着,看着已然斑驳的黛瓦白墙,有些老屋已被人购置,或经重新修葺,做成民宿或会馆,有些依然颓墙断壁,杂在青藤菜畦之间,一些新式的民居错杂期间,历史与现实和谐的交错在一起,漫步其中,偶有历史穿越之感,耳边似乎听到十二楼头的丝竹声,钓雪园的诵诗声,“轻声入座风敲竹,疏影横窗月上梅”,恍如入古人书座。

四月我曾游历一回,做了一首小词:“水龙吟.清明过西溪南。望极三月春深。近清明、养花天气。雷堨水畔,枫杨林里,一天春水。浓绿溅人,红衣翠袖,笑语声起。有黄犊闲立,蹄没长草。晴波上,野凫戏。长愿闲来向此。算只个、客身若寄。流水人家,旌德牌坊,巷陌规制。邑藏珠玉,老屋阁前,绕绿亭子。料星移斗转,风流未减,且寻陈迹。”

西溪南,流芳数百年,文采风流今尚存,虽然已经不是“旧时月色”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xw/126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