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您的位置:赤壁市 > 赤壁新闻 > 40杜牧赤壁 >

40杜牧赤壁

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1.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2.销:销蚀。3.将:拿起。4.磨洗:磨光洗净。5.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6.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7.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乐处。8.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我们都知道,唐代诗人中,有大李杜和小李杜。大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则指的是李商隐和杜牧。杜牧是晚唐时期的重要诗人,若是要读唐诗,一定绕不开他的作品。他曾经写过一句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句诗被后人评为千古丽句,其中的意境可以和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相媲美。这足以说明,杜牧是一个多么才华横溢的诗人。不过,关于他的生平故事,我在这里先卖个关子,留到下期节目中讲。今天,先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杜牧的一首七绝《赤壁》。诗的题目叫《赤壁》,可以看出这首诗要写的内容跟赤壁有关。看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对赤壁不陌生,但是关于赤壁到底在哪,现在众说纷纭,大约有六种说法。这六种说法中提到的地方都坚定地认为自己才是历史上那个赤壁,互不相让,还有一个地方专门把自己叫作赤壁市。这也可以理解,毕竟《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故事太深入人心了,我国又一直有崇拜古人和英雄的传统。杜牧的这首诗,写的就是赤壁的故事,根据学者们的考证,杜牧见到的赤壁大概在今天湖北省武昌县附近,至于这里究竟是不是赤壁古战场,在这里我们不做讨论,总之在唐朝时,杜牧认为这里就是发生赤壁大战的地方。这首诗讲了一个小故事,诗人去寻访赤壁这个名胜古迹,捡到了一截断戟,戟是什么呢?是三国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兵器,比如吕布用的兵器是方天画戟。诗人自己把这截断戟清洗打磨了一下,恢复了它的本来面目,这才认出来,原来是三国时期留下的遗迹。由此他想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赤壁之战,如果当时没有刮起东风的话,只怕大乔小乔都要被曹操掳走,关在铜雀台上了。读到诗的前两句,你可能会想,杜牧的运气这么好吗?几百年过去了,还能捡到三国的遗物?而且,难道他还是个考古学家,还能辨认出文物的年代吗?这当然不一定是真的,很大概率是诗人的虚构笔法。很多诗人在写诗的时候都会加入一些这样虚构、想象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一定全是假的,但也不一定是真的,需要你在读的时候悉心辨认。现代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对赤壁之战的印象就是诸葛亮借来了东风,孙刘联军用火烧了曹操的战船。但是在唐宋时期,罗贯中还没出生,还没有《三国演义》,人们对三国的认识就来自《三国志》《后汉书》这样的史书,所以他们的观点也是比较接近实际情况的。这首诗写得很有趣,杜牧在讲赤壁之战的结果的时候,没有直接说孙刘联军获胜了,而是用了一个假设,如果没有这阵东风,会有什么结果呢?他没写东吴的生灵涂炭,没写刘备的唇亡齿寒,而是从一个细微的角度去说,把视线聚焦在两个女子的命运上。这两个女子也不是一般人,大乔是孙策的夫人,也就是孙权的嫂嫂,二乔则是大都督周瑜的夫人。两人的美貌和身份地位代表了东吴最高的权势,如果她们都落得一个被囚禁的下场,普通百姓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这首诗不是单纯的写景或抒情,它表达了一种观点,阐述了作者本人的看法。这种写法不像唐人,倒很像喜欢用诗来讲道理的宋人。实际上,这首诗可以说是开启了以诗说理的一个风潮,宋朝那些讲道理的诗,多多少少都受了杜牧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应该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没有杜牧,恐怕苏轼也想不到那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只不过,苏轼对周瑜,是带着钦佩与仰慕的;而杜牧觉得,周瑜不过是借了东风之便,颇有一点酸葡萄的不屑感。

往期回顾:

34.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35.白居易《花非花》

36.刘禹锡《竹枝词》

3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8.李贺《李凭箜篌引》

39.李贺《苦昼短》

撰稿:禅玉本期节目配乐剪辑自:龚一、罗守诚《赤壁怀古》,王建欣、李凤云《凤凰台上忆吹箫》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白瘕风能治好吗
北京白癜风最佳最好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xw/4743.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