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华《游赤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东坡留下的这千古绝句,正是他与友人在观游赤壁时有感而发所做的。《赤壁赋》的“水月观”其实是在讲述一种世间万物变与不变的关系,从中也有苏东坡浪漫,亲近、旷达的人生态度。在玉雕师林国华看来,清风徐徐,江面如镜,东坡一饮而尽,吟诵起诗来,他眼中只有江山明月。这种情感慢慢就融入了林国华手中的刻刀中,他将自然山水引入玉雕创作,与历史故事巧妙地融为一体。并强调创作与玉料特征的完美结合,使得山水景致与美玉良工交相辉映,顾盼生姿。硕大的青花籽玉,黑白二色分明,有着原材料本身的独一无二之美。白肉部分呈带状分布,且玉质润泽,白度佳美,将其巧雕为赤壁江水,漂流而下,一叶独舟顺水而流。作品利用圆雕、浮雕等多种技法,随形雕琢出远山、近水、行舟、人物等错综并置于方寸天地之间。丰富的层次塑赤壁千古天险,再现了当年苏东坡与友人们夜游赤壁,歌咏作赋的场景。用细腻的刀工和传统山水人物技法展现出了无限的赤壁风光,造诗境羽化登仙之感。白山黑水的月光之下,远山近水,云雾氤氲。在江水拍岸、白露横江的天然韵律中,承“天人合一”之妙境,化玉雕艺术神奇之心源。而莹润的玉质,又营造了文人的雅致和浪漫温情。当年文豪抒发胸臆的时光,在玉雕的光泽中似乎穿越到了眼前。原本清清淡淡的写意之中,细细体会,却又有种文人知进退、孤身天地游的洒落,是极典型的文人山水玉雕之风格。中国玉雕作品追求的意境,是将玉作为承载雕刻者内心世界的载体。这件玉雕喷薄而出的艺术张力,就像泛游赤壁的苏轼,内心虽然激荡着满腹的热情和一腔的抱负,但在这月色依然的江中,却显得如此怡然自得,如此豁达乐观。编辑:他是余
推荐阅读
一块高品质籽料的大变身!虚幻的想象中也有现实的合理性!
连乾隆爷都爱的玉饰,为啥贵族男人都想要?
玉雕师黄一帆随笔:“去吧,大青牛!”
哪些才是顶级和田玉?这些标准才是关键!
▼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
玉艺说
专注玉石资讯、工艺、美学
扫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