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王安石与苏轼,政治上势同水火,却在文学上

后世之人读苏轼,往往叹息于他中年以后在官场的失意,特别是在王安石当政以后,苏轼的仕途急转直下,被朝廷一贬再贬,越来越远离京城。原因其实很简单,在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阵营里,苏轼可以说是最为活跃的人,王安石想要静下心来搞改革变法,就必须让苏轼远离京城。在政治上,王安石和苏轼就是势同水火的政敌,在许多问题上都有大的分歧,

科举考试上的分歧。传统科举考试通常的考核内容,主要是考查诗赋,要求诗赋写得好,苏轼就是传统科举考试的受益者,其所创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皆是天才的诗赋作品。而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是因为不善于写这类文章,因此参加数次科举考试却总是考不中。王安石认为以诗赋来取士是一个重大的失误,能写好诗赋的人不一定就会执政,改革变法需要的人才,第一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第二要有很强的实际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苏轼则认为,科举考试以诗赋取士就是通过诗赋来判断一个人有不有才学,总不可能让考生先做两天官,以考察其实际工作的能力吧?苏轼所陈述的道理令王安石也不能反驳,两人的分歧当然也只会越来越大。

改革变法上的分歧。宋神宗是很欣赏苏轼的,苏轼写得一手好文章,且苏轼对于一些棘手问题的看法也被神宗认同。有一次神宗单独召见苏轼,询问其对于时政的意见,苏轼陈述了三条意见,直言神宗“求治太急,听言太广,进人太锐”,意思就是皇帝治理天下太过急切,什么意见都听,在人事上太宽松,其实也是在隐晦的告王安石的状,希望搞改革可以慢下来,徐而图之。神宗将与苏轼的对话直接转述给了王安石,王安石对苏轼的言论很不高兴,对苏轼的态度也从不喜欢变成了讨厌,两人之间的分歧也更大了,不久之后苏轼就被王安石打发到了外地做官。

虽然在政治上,两人分歧很大,如果撇开政治,仅在文学上,两人又是互相欣赏与尊重的知音,并由此而产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王安石二次罢相后回到金陵生活期间,一直对苏轼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zp/12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