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后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治水名人。苏轼还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的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苏轼上京参加科举考试,时任考官的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后赞叹:“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轼可谓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下面我们从几首诗词来看下苏轼的快意人生。
苏轼妻子王弗一、苏轼的爱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原配妻子王弗去世十年后,一天夜里,苏轼突然梦到了她而写下的。“你走了十年,不需要时常想起,但从来我都没有忘记你。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我们见面估计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思念你呀,梦到你在镜前梳妆,看到你,我已泪流满面。这些年,你去了哪里?你知道我在思念你吗?”
苏轼共有过两任妻子,原配夫人名叫王弗,一开始她并没有告诉苏轼自己通晓诗书。每当苏轼读书的时候,她就待在旁边。后来苏轼有遗忘的地方,她反倒给予提醒。好奇的苏轼问她别的书里的问题,她都能答上来,顿时让苏轼又惊又喜。在苏轼与访客交往的时候,王弗经常立在屏风后面倾听谈话,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王弗16岁嫁给苏轼,27岁逝世,最好的年华短暂的陪伴了苏轼十年。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是王闰之,王闰之是王弗的堂妹,与苏轼共同生活25年。苏轼比王闰之大了整整12岁。这是苏轼人生起伏最大的时期。王闰之陪伴苏轼从家乡眉山来到京城开封,尔后辗转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汝州-常州-登州-开封-杭州-开封-颖州-扬州-开封,“身行万里半天下”,默默无闻地陪伴苏轼度过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历经坎坷与繁华。
念奴娇?赤壁怀古二、苏轼的事业
苏轼进士及第,最高官拜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两首词均是苏轼被贬之后有感而作。自认也是千古风流人物,也想像周瑜那样,谈笑间让敌人灰飞烟灭。虽然已年过半百,胸中仍一腔热血,更想像孙权那样一射猛虎。颇有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很多人说这两首词写的是苏轼被贬的凄凉,我看更是他壮志不减的呐喊和豪迈。人生起起落落,得意时报效国家,失意时纵情山水,谈古论今,好不惬意。
东坡肉三、苏轼的口福
惠州一绝/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真是个吃货,走到哪里,便把当地的美食吃个遍。真是不浪费美食家这个称号,苏东坡的烹调,那还得以红烧肉最为拿手。他曾作诗介绍他的烹调经验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东坡肉",据传那时西湖已被葑草湮没了大半。他上任后,发动数万民工除葑田,疏湖港,把挖起来的泥堆筑了长堤,并建桥以畅通湖水,使西湖秀容重现,又可蓄水灌田。这条堆筑的长堤,改善了环境,既为群众带来水利之益,又增添了西湖景色。后来形成了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春晓。"当时,老百姓为了感谢苏东坡,听说他喜欢吃红烧肉,都不约而同地给他送猪肉。苏东坡就叫家人把肉切成方块块,用他的烹调方法烧制,连酒一起,按照民工花名册分送到每家每户。他的家人在烧制时,连酒一起烧,结果烧制出来的红烧肉,更加香酥味美,食者盛赞苏东坡送来的肉烧法别致,可口好吃。当时向苏东坡求师的人中,除了来学书法的、学文章的外,也有人来学烧"东坡肉"。菜馆效法他的方法烹制这个菜,供应于世,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遂流传至今。另外除了东坡肉外,更有东坡鱼,东坡肘子流传后世。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可谓艳福、口福、富裕福都齐了,好不令人羡慕,人生如此,夫复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