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统考最爱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高分笔记第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高分笔记(一)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高分笔记(二)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高分笔记(三)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高分笔记(四)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高分笔记(五)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高分笔记第六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高分笔记第七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高分笔记第8

已经更新!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高分笔记第9

第9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0~年)

一、三国鼎立

1.从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

(1)汉末军阀混战①董卓之乱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的矛盾加深,外戚何进拉拢袁绍,密召董卓进京,准备铲除宦官势力,事泄被宦官诛杀,袁绍又尽杀宦官,结束了东汉长期以来外戚宦官专权的局面,但中央权力出现真空。董卓乘机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独揽朝政。②军阀混战a.过程年,关东军阀、豪强起兵讨伐董卓,推举袁绍为盟主。董卓不敌,挟持献帝西走长安,后被部将吕布与司徒王允合谋杀死。董卓死后,关东豪强地主的军事联盟宣告瓦解,各自割据,相互混战。b.结果军阀混战近十年后,便剩下孙策、刘表、刘璋等较大军阀,其中最强的是袁绍和曹操。

()官渡之战与曹操统一北方

①曹操扩大势力a.拉拢地方豪强武装,打败青州黄巾军,将其收为麾下,军事力量得到扩充。b.迎献帝,“携天子以令诸侯”。C.募兵屯田,初步解决军粮问题。

②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00年)正月,袁绍发布讨曹檄文,企图渡河与曹军主力决战。次年,袁、曹两军相峙在官渡,曹操率军偷袭乌巢,烧尽其军粮。袁军乱,曹军出击,大败袁军。此战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③曹操统一北方

袁绍死后,建安十一年(06年),曹操完全平定了冀、青、并、幽四州,并自领冀州牧,将袁氏的老巢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作为自己的大本营;建安十二年(07年),为了稳定后方,曹操又亲率大军远征乌桓,基本上统一北方。

(4)赤壁之战

①过程建安十三年(08年),曹操南征荆州,企图扫平南方割据势力。刘表身亡,其子刘琮降曹,刘备退守夏口,派谋士同孙权结盟。曹率大军东进,与孙刘联军5万人遭遇于赤壁。吴主帅周瑜派黄盖诈降,因风纵火,焚毁曹军舰船。然后水陆并进,大败曹军。②意义赤壁之战后初步形成了天下三分的格局。

(5)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

①赤壁之战后的三方势力

a.曹操转为对内经营,先后取得了关中、凉州和汉中地区,对南方采取防御方针。

b.刘备先得荆州,又攻益州,随后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进攻襄樊。其势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c.孙权同曹操争夺荆州和江淮地区,同时又招抚了占据广、交之地,将岭南收归版图。

②夷陵之战

a.背景刘备势力的强大,严重威胁了孙吴的安全。于是孙吴与蜀汉爆发了以争夺对荆州的统治权为目的的夷陵之战。b.过程建安二十四年,孙权乘关羽攻曹之际,派吕蒙夺回荆州。年,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名,调兵征吴,企图重新夺回荆州。同年八月,孙军在夷陵用火攻之法,大败蜀军。c.意义夷陵之战后,蜀、吴的势力相当,但都弱于曹魏。两国恢复联盟关系,遣使通好以共抗曹军。三国鼎立局面完全形成。

(6)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①从客观条件上看,蜀汉和吴国占据了优越的地理位置,两国经济也都有一定的发展,为三国鼎立的出现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②从主观因素上看,三大集团的领袖、谋臣、武将在水平上势均力敌,并各自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人才群体。

.魏国对北方地区的重建

(1)屯田与经济的恢复发展

①过程a.曹操为了解决军粮问题,于年开始在都城许下屯田。屯田有民屯和军屯两种方式。b.在屯田以外的地区大力招徕流民、劝课农耕,颁布法令,安定自耕农生产。c.曹魏先后开凿或整修了许多沟渠陂堰以满足军事和经济的需要。

②意义屯田和水利政策不仅解决了曹操的军粮问题,使中原地区长期遭受战乱破坏的社会秩序和农业生产得到恢复。

()统治机构与职能的调整

①曹操的官制改革

a.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任天下之智力”的选拔人才方针。

b.用人政策也开始向德才并举转化。为曹操由弱至强、统一北方奠定了人才基础,为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开了先河。

②九品中正制度

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度,以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

a.内容

综合士人德才、门第评定的等级称为品,共分九品;定品时一般依据门第,称为计资定品。中正官对士人德才的评语则称状。

b.意义

第一,九品中正制不仅是选官制度,还兼具考核官吏的作用。第二,中正把门第作为品评的首要甚至是唯一的条件,使得九品中正制成了士族地主垄断选举的工具,也是培植魏晋士族的温床,为门阀制度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3.诸葛亮治蜀与蜀国的后期政局

(1)重建吴蜀联盟

猇亭之战后,蜀、吴联盟破裂。为了联弱抗强,内绝叛乱,诸葛亮于3年十月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重修盟好,为蜀立国争取到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内修政理

①在政治上,诸葛亮严格实行法治,使蜀国政治清明,社会风气转好。②在经济上,诸葛亮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以及水利事业。

(3)和戎抚夷

①七擒孟获建兴三年,诸葛亮采取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方针出兵南中,七擒七纵孟获,终于使其心服,不再反叛。②羁縻政策羁縻政策是诸葛亮在南中实行,任用本地或本民族的首领为地方官吏。这一政策改善了民族关系,稳定了南中的局势。

(4)北伐中原

建兴六年(8年)至十二年(34年),诸葛亮先后五次出兵北伐。以兴复汉室为最终目的,直接目的是以攻为守,在战略上争取主动。

(5)蜀国后期政局①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相继执政,朝政清平。②费祎死后,侍中陈祗勾结宦官黄皓,蜀国政局日坏。③陈祗死后,黄皓专权,“窃弄机柄”,“众皆附之”。蜀国军政各成一统,不再协调。蜀国已危在旦夕。

4.吴国对江南的进一步开发

(1)征山越与屯田

①征山越孙吴对山越的征服采取“强者为兵,赢者补户”的政策,出山的山越人或被补充进军队,或充作屯田上的隶属农民,或被分给豪强、功臣作为部曲佃客。

②屯田制度同曹魏一样,吴国也推行了屯田制度,分为民屯、军屯,但吴国的屯田制有其自身的特点:a.时间长,与吴国政权相始终;b.屯田与水利开发并举;c.无论屯田还是水利建设,大多是开拓性而非恢复性的。

()工商业与海上交通的发展

①冶铁业冶铸业以武昌为最发达;会稽郡的铜镜制造也十分有名。

②制瓷业制瓷业的中心在浙江地区。吴国瓷器制作水平在汉代彩陶的基础上有显著提高,瓷器的胎质、釉色、纹饰以及烧制技术都臻于完善,尤其是青瓷制造技术更为成熟。

③造船业造船业是吴国最发达的手工业,它在建安郡侯官(今福建福州市)设典船校尉,强迫刑徒造船。所造之船有的上下五层,有的可容纳士兵三千人。

④海上交通

a.黄龙二年(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航海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人民大规模到达台湾的第一次明确的记录。

b.公元43年,扶南王范旃遣使来吴,带来乐人及地方特产,林邑、堂明等国王也遣使来吴聘问,从此开始了中国和南海诸国的正式往来。

(3)江南世家豪族势力的发展

东吴政权是在流寓到江南的江北大族和江南土著大族的联合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到了吴后期,以吴郡顾、陆、朱、张为首的江南大族开始成为东吴政权的主要支柱。

①复客制国家赐予官僚大族佃客,并允许其所占有的佃客免除赋役。

②世袭领兵制允许大族将领率领的士兵世袭。

二、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

1.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1)司马氏篡位①高平陵事件发生于嘉平元年(49年),曹爽等陪同魏帝曹芳拜谒明帝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发动政变,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夺取了朝中大权,史称“高平陵事变”。②后来,司马氏先后镇压了淮南三次叛乱,以清除地方上的反对势力,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

()灭蜀和西晋建国①景耀六年(63年),魏派钟会、邓艾两路大军伐蜀。钟会率十万大军由斜谷入汉中,姜维在剑阁防守。邓艾以三万士卒出阴平道,直逼成都。刘禅投降,蜀亡。②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逼魏元帝“禅让”帝位,称晋武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

(3)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天纪三年(79年),晋调二十余万大军伐吴。80年,水师至建业的石头城,孙皓被迫投降,吴亡。自年关东军讨董卓,经过90年的分裂混战,至此,中国又重新统一了。

.晋武帝与“太康之治”

(1)占田制西晋改革土地、田赋管理体制,颁行了占田制。该制度是以西周井田制、汉代限田说以及曹魏、孙吴屯田制中合理成分为基础的。

①内容占田制包括农民的占田和课田、户调式和士族地主占田、荫客和荫亲属等特权三方面内容。

②作用

积极作用

第一,解除了屯田制下军事管制的强迫劳动;第二,占田数高于课田数,可以鼓励人民去占田开荒;第三,在法律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族地主占田。

消极作用

第一,自耕农的户调和田租负担比曹魏分别增加二分之一到一倍;第二,按官品占田,使地主特权得到巩固和扩大;第三,为地主兼并土地留下了法律漏洞。

()诸侯王权力的加强

①目的藩卫皇室,避免如曹魏一样政权为异姓所夺。

②措施

a.分封7个同姓王,允许诸王自选国中长吏;

b.以户数多少把诸王分为三等,并开始置军;

c.“更制户邑”,增加封国户数,又逐步地使诸王都督各州军事,假节,得斩违军令者。这样,诸王不仅掌握了封国中的军政大权,而且控制了相当多的军队。

③影响

后来,随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诸王大都卷入了争夺中央统治权力的斗争,反而削弱了中央皇权的统治。

(3)门阀政治

①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门阀政治它萌生于东汉,发展于三国,初步形成于西晋时期。门阀政治在西晋时初步形成,与西晋建国的社会基础分不开。

a.经济上门阀世族除拥有法定的依品占田和荫客、荫亲属特权外,多占土地、劳动力被默许。

b.政治上门阀世族成为地主阶级中唯一占据统治地位的阶层。而自曹魏以来延续的九品中正制,又从选举制度上保障了世族门阀垄断仕途。

c.社会观念上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特权,门阀世族还十分注重和宣扬门第观念。

d.军事上世族地主的私人武装继续保持。世族势力的发展导致政治上分裂因素的增长。

②门阀政治的危害西晋时期,世家大族的特权以法律、制度的形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固定下来,使西晋初步形成了门阀政治的格局。这种格局造成了一系列矛盾:a.门阀在政治上进行垄断,压抑排斥庶族寒门地主以保障自己的特权,导致了寒门地主与门阀的矛盾。b.门阀为家族利益无所不用其极,各个门户之间为此钩心斗角,导致了士族内部的矛盾斗争。c.门阀地位的世袭化使其追求更高的权力,对国家土地和劳动力的分割,又导致了皇室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斗争。

3.“八王之乱”和西晋的灭亡

(1)八王之乱

①定义自元康元年(91年)起,西晋宗室间争夺皇权的变乱,与乱者主要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顒、东海王越,史称“八王之乱”。

②过程a.太熙元年(90年),晋武帝死,其子司马衷即位,是为惠帝。惠帝即位初,外祖杨骏辅政。b.贾后为了掌权,与宗室楚王玮合谋,于元康元年(91年)发动政变杀死杨骏及其家属亲党,以辈分较高的宗室汝南王亮辅政。c.不久,贾后唆使楚王玮杀亮,随后又以专杀之罪杀楚王玮,大权落入贾后手中;d.元康九年(99年),贾后废太子,并于次年将太子杀害,此举使西晋统治集团的内部冲突大为激化。e.统领禁军的赵王伦发动政变,杀死贾后,随后又废黜惠帝,自立为帝。f.赵王伦的篡位引起了宗室诸王的普遍反对,政变开始演化为内战。g.在外任都督的齐王、成都王、河间王起兵讨伐赵王伦,拥惠帝复位,随后三王又互相厮杀,长沙王、东海王也卷入战争。h.永兴三年(年),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诸王力量消耗殆尽,前后混战了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③影响

a.战乱期间,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人民死于战乱者无数,阶级和民族矛盾迅速激化;

b.统治者自身的力量因忙于内战而削弱,无力去对付流民及少数民族起义,西晋统治分崩离析。

()流民起义

晋末的“八王之乱”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加上此期全国各地都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大饥馑、大瘟疫,西晋末年人民开始了大流徙。从年开始,全国各地相继爆发了流民起义。几次大的起义有:李特、李雄起义,张昌起义、王如起义、杜弢起义。

(3)“五胡乱华”

魏、晋时期,北方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至黄河中下游。主要有匈奴、羯、氐、羌、鲜卑5个民族内迁,史称“五胡”。由于残酷的民族压迫,民族矛盾趋于激化,各族趁流民起义同时,起兵反晋,其中刘渊、石勒起兵最早。

(4)西晋灭亡

①年,匈奴贵族刘渊在汾河流域起兵称王。年,刘渊称帝,国号汉,建都平阳。

②年,刘渊死,其子刘聪立。次年,派其刘曜攻洛阳俘怀帝。晋的官僚拥立司马邺为愍帝,建都长安。③年,刘曜又攻入长安,俘愍帝,西晋灭亡。

(5)总结

西晋统治者在成功面前没能进一步进取,而是开始懈怠、腐化,在处理统治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方面留下了一系列隐患,最终导致灭亡。

0年历史学考研中国史考研命题人题库大全!!

直接点击小标题目录就可查看!!

1、、3、4、5、6、!7、8、9、!10、11、1、13、14、15、16、17、18、19、0、1、、3、4、5、6、7、8、9、30、31、3、33、

34、0年历史学考研中国史模拟题0套

考研过程是个漫长孤独的过程,自己一个人学习,压力可想而知,但是为了自己前程,真的还是要坚持下去!我们都知道,考研的学校越好,实际的价值越大,但是竞争也相应加大!考研有没有捷径?唯一的捷径就是扎进书堆,刻苦奋斗!这个艰难的过程,任何人是不能替代你的!比如一遍一遍地阅读教材,一遍一遍地去背书!

有同学问,现在学习,早了吧?我认为如果你想考一个普通的学校,可以考虑慢一点,但是但凡一个11大学,甚至省一级的重点大学,都需要提前准备!毕竟竞争压力太大了!况且每年都有大量的跨考生和二战、三战生,如果现在不开始,难道想二战么?

想想,我们历史学考研和就业从开办到现在已经5年多了,这期间我和大家也经历了各种风雨,也帮助大量同学考上梦寐以求的名校研究生!我们这是我们最大的欣慰所在!名校资源本来就是如此稀少,尤其是近两年,更为稀少!成功都是给有准备的人!!!所以大三的同学们,为了自己考上自己心仪的研究生,走出舒适圈,开始考研的痛苦并快乐的考研生活吧!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很多同学问我推荐合适的考研资料!我这里推荐我们的每日一练训练营!今年是每日一练训练营的第四个年头了!00年历史学考研每日一练训练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几乎包含所有大学的原题!!相当一部分包含%的原题!如统考,三道论述题全部包含!相当一部分之前没考过的知识点。我们都有包含!!

如:太难了!!00年历史学考研较偏、冷、难名词解释汇编及解析!!

还有很多论述题近40多道之前没考过,我们都包含!

注意!

1.本链接所购买课程就是版!

.本训练营中分四个选项!根据所需要的选择哈!

3.统考选项中包含选择题训练!在统考中,统考占分为80分!必须平时中加以训练!

统考虽然取消了名词解释!但是名词解释本资料不能取消!因为他是构成选择题的重要答题依据!他是论述题的重要基础!况且本身我们的名词解释非常详细!可以应对统考中出现的新题!如1年统考中!北宋的募兵制,古典史学,三线建设,都在名词解释中有详细补充!

4.本训练提供1版全套的训练营资料!已经非常齐全!完全可以应对年考研。如果需要可以提前打印!

5.本训练营包含面非常广泛,意味着题量大!但是不要有负担。很多题,你可以选择不看,但是它必须存在!因为是为了增加题库的工具性作用!大家随时根据需要查阅!

6,本题库历经4年的磨练,已经在历史考研届产生深远的影响!相信他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7.本资料是电子版。他形成于每章的训练中!是pdf格式!可以打印背诵!目录。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tq/10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