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大朋友、小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品读:《上下五千年连环画,第70集,欧阳修与苏轼》
北宋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涌现出很多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1.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北宋时期的就有六位,欧阳修和苏轼更是其中的两位佼佼者。
2.欧阳修出生于北宋景德四年。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里生活贫苦,全靠母亲教他读书写字。欧阳修勤奋好学,买不起纸笔,就用荻秆在土地上练习写字;没有钱买书,他就向别人借书学习。尽管条件艰苦,欧阳修还是学习非常出色。
3.欧阳修参加科举考试,州试时得了第一,省试时又得了第一。准备殿试时,欧阳修觉得自己也能得第一,就特意准备了一件新衣。没想到,同学王拱辰穿起这件新衣,调皮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结果真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4.后来,主考官晏殊对别人说:“欧阳修才华横溢,殿试时未能夺魁,是考官们想挫挫他的锐气,好让他快点成才。”欧阳修果然不负众望,官做得好,文章也写得好。担任滁州太守时,他不仅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还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
5.欧阳修一直倡导平实的文风。他担任进士考试的主考官时,发现一份答卷语言通达、说理透彻,与当时浮华的文风迥然不同,还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作品,为了避嫌,就给了个第二名。拆开密封线后才发现,此文作者名叫苏轼。
6.当时,苏轼非常年轻,没有什么名气。欧阳修非常爱惜苏轼这样的人才,便积极向朝廷推荐。有一次,欧阳修对别人说:“我读苏轼的文章,不知不觉出了一身大汗,真是痛快淋漓!我老人家也该退让了,好让这个年轻人能够出人头地!”
7.苏轼在文、诗、词、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继欧阳修之后,迅速成为北宋文坛的领袖。苏轼同样非常重视培养和提拔人才,很多青年人聚集在他身边,接受指导,像“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都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人才。
8.公元年,王安石主持变法,苏轼与他政见不合,便请求出京任职。任湖州知州时,苏轼给皇帝写了一封《湖州谢表》,里面的只言片语却被别人抓住了把柄,说他妄自尊大,愚弄朝廷,讽刺新法。因为这件事,苏轼差点儿被杀了头。
9.朝廷将苏轼降职,派到黄州。苏轼闲来无事,为了排解心中苦闷,便约上几个好友来到城外的赤壁山游览。清风徐来,水光接天,雾气升腾,仿若仙境,苏轼感到释怀,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10.每天,处理完公务,苏轼便带着家人到城东开垦一块坡地。日子过得清闲舒适,怡然自乐,苏轼便得了“东坡居士”这个雅号。过了几年,朝廷派苏轼到杭州任职,苏轼见西湖淤塞,又带领众人挖泥筑坝,建成苏堤,“苏堤春晓”更是成为西湖盛景。
11.欧阳修和苏轼虽然年龄相差三十岁,却有幸成为忘年之交。他们都在官海沉浮,都倡导诗文革新,他们以流传千古的诗词名作,联手创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他们的师生情谊更为后人津津乐道。
一千余幅手绘连环画,“秒懂”上下五千年历史!
你想知道更多历史故事吗?想提高文史成绩吗?一起读《上下五千年连环画》吧!一共有一百集哦,会陆续上传,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