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的每—种字体都有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而篆书的发展是与古文字发展紧密相联的。它作为篆、隶、草、行、楷五体书之首,是书法艺术中具有独立意义并独具特色的书体。
今天,篆书在文字应用方面虽不占主导地位,但由于这种书体处在前书法的文字起源与应用时期,直接关系到研究我国古代文明,追溯历史的重大课题,再加上这种书体在两千余年的发展史中,经历了多次演变,又以它在书法上的独有特征和美的表现贯穿于整个书法史中。因此,它是文化传承的命脉,在考古、文字研究、哲学、美学以及人类社会学诸方面,具有任何书体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研究价值。
篆者,竹之彖也;彖者,豕之汇也;豕者,象之形也。篆书,即象形性较强的书体;即隶书之前的字体。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石鼓文等。篆书,是早期汉字的自然体现。其笔法简单,笔画流畅;其形有意,其书有趣。练习书法,宜篆书为始;待行云流水,隶书自见;继而行书,再而楷书。
鹤庐
HeLu
李亚
年出生于河北省晋州市,副教授,别署二石精舍、鹤庐。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修于天津美术学院,结业于清华大学首届霍春阳传统绘画研究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霍春阳先生入室弟子兼助教,河北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中国画学会河北分会理事,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元鹤千年寿,苍松万古青
千里明眸江山入画,一遨展翅意气凌云
福禄寿禧长生无极,仁爱笃厚积善有征
半天朱霞瞻气象,云中白鹤见精神
字如其人立品为先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固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风节著者,代不乏人,论世者,慕其人,益重其书,书人遂并不朽于千古。
万顷烟波鸥世界,九秋风露鹤精神
学识修养字外功夫
学书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二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
学书须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
古人作字,谓之字画。画,分也,界也。字画本自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法透入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法参入于书,而书无不神。
笔墨之事,天资笃、学力深,而胸襟尤要阔大。
文章之为用,必假乎书,书之为征,期合乎道;故能发挥文者,莫近乎书。
夫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论人才能,先文而后墨。
十亩苍烟秋放鹤,一帘凉月夜横琴
花草满庭生雅趣,诗书万卷有奇香
疏林自写无声画,高阁常留不去云
遥天千里淡如水,明月一轮光满楼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近删竹叶通朝旭,饱食桃花便大年
书帏小阁刚容我,花背斜阳正可人
新黄暗绿各自媚,老鹤乔松不计年
雨醒诗梦来蕉叶,风载书声出藕花
留客清淡修竹里,得诗妙境晚风前
万法皆空归性海,一尘不染正禅心
竹因临水情斯畅,兰以当风气亦和
观鱼梦蝶如庄叟,放鹤寻鸥类陆翁
李亚师从国画花鸟大师霍春阳,李亚擅长篆书,以书入画,将书法的用笔带入写意花鸟之中。运笔准确自如,线条流动苍劲,从容流畅,又富于变化,给人以力透纸背的感觉。自古以来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中国画讲究书法用笔,“以书入画”是古代画家一直在实践和追求的。“骨法用笔”指的就是书法用笔。历代名家如苏东坡、倪瓒、徐渭、黄宾虹等都是以书入画的高手。李亚勤奋刻苦钻研,深得霍春阳的绘画精髓又吸取历代名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霍春阳说李亚早年就打下了扎实的绘画基础,所以他的画造型严紧,结构准确,用笔干净利落。笔下的花鸟虫鱼、藤萝怪石、古佛罗汉都很鲜活,栩栩如生。#李亚#
朱非书写苏轼词《赤壁怀古》,网友看完不淡定了,这不是二王再现吗?
遗》,网友看完不淡定了,这是二王再现呀
大红袍艺术家陈廷友,国画荷花作品集,雅俗共赏百看不腻
中原才子董玉飞工笔花鸟画作品,淡雅脱俗,笔墨精微
朱非书法作品《兰亭序》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