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战争的胜负是由无数个因素组合起来才能形成的。这之中包含着天时地利人和等多方面因素,而在这其中,天时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战斗之时发生气候的变化会对双方的局势产生翻天覆地的反转,就像是火烧赤壁一样,就是因为狂风大作才引起了熊熊大火。这一因素虽然关键,但并不是唯一能决定战争趋势的重要因素,人为因素也非常的关键,而莫斯科战役就是其中之一。
▲莫斯科战役
莫斯科战役背景
在上个世纪初,纳粹德国在同盟国的支持下进攻苏联,这无疑令苏联上下大为震惊。在此之前,德国一直使用闪电战的作战方式进攻苏联,苏联方面也同是如此。可这一次德国的作战方式发生了小幅度的变化,使得苏联受损严重。德国装甲部队以钳制方式推进战争,以先孤立后攻击的方式摧毁了苏联。
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之后,德国的军队逐渐占领了苏联大半部分地区,也占领了许多的战斗要地。嗯,就在德国军队即将攻占莫斯科的时候,德国的首领却下令让他们放弃这个念头去进攻其他地区,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之后苏联的喘息之机。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德军攻占了乌克兰首都和白俄罗斯首都,两国都被攻陷后,德军才开始进攻莫斯科。德国将南方和北方集中到中央军,德国的情报部门也对这场战斗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与计划实施。他们对于赢得这场胜利是有非常大的把握的,可他们这么自信的行为也是让他们遭到了灭顶之灾。这场战斗最终的结果是苏联胜利。
▲冬天的士兵
战役的过程
这场战斗可谓是十分激烈,德国的大多数兵力都集中在中央地区,庞大的兵力压制,使得苏军惨遭失败,尽管顽强的抵抗,也没有办法去应对德国军队猛烈的攻势,所以在这场战斗的前期以及中期都受到了猛烈的摧残,被德国的军队占领了一个又一个的城池。之后德国随着占领的城市,步步向前逼近,他们沿着公路向前追击,直到苏军损伤惨重,他们才暂停了战斗,但下一波的对抗也是马上就要到来了。
▲冬天的战斗
如果战斗继续这样进行下去,那么苏联肯定会遭到非常严重的打击。但现实并不是这样,德国的高层人员对这场战斗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他们下令不要立即攻占苏联的首都,而是去攻打了附近的城市,也正是因为这一个命令给苏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场战斗从夏天持续到了十月的中旬。这个季节正是秋雨时节,过于泥泞的道路也让德军的推进缓慢了下来,也正是因为这样,苏军的抵抗让两方陷入了焦灼的状态。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苏联的军队找到了反转这场战斗结果的方法。
在这一时间段苏军的阵营进行了新的改变,指挥也从原来的司令变成了朱可夫。他在这场战斗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这个人为的因素远远大过天时。他上任之后立即组建了响应不同部门的军队,并且加强了最后的城池,莫斯科的防线。正是因为他的命令,莫斯科的市民开始行动起来,短短的时间之内就组建了超过十万的规模,市民们也加入到了对抗的队伍当中。
日子在一天一天的艰难度过。逐渐到了十一月末,北方的莫斯科已经。积攒了超过一米深的积雪。而身为首领的朱可夫也下令让他们的装甲车改装成白色,这让德军的部队很难发现他们的行踪,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经过两个月的战斗才在消耗当中战胜了德军。原因就是在这样寒冷的天气,连屠生组长的苏联人都无法承受,而身为处于温带季度性气候的德国,他们来到这个地方实在是无法忍受,虽然穿上了防寒服,但也没有办法承受这样的气温,装备的不足,导致德国士兵大受打击,相反,土生土长的苏联人能渐渐的适应这样的气候。
正是因为如此,苏联的军队抓住了这样宝贵的机会,从原来的防守逐渐转为进攻,也因为地形的条件让他们能够将德军包围在德军的对战之中,他们扭转了形势。之后他们两面夹击德军,使得德军退出莫斯科这个城市的土地,也是因为这样恶劣的天气,德军的军队被迫撤退,直到这一年的十二月底,这场战斗基本已经结束,苏联的军队取得了苏德之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冻坏的士兵
苏联在这之后成功地收复了许多失地,并顺利地完成了许多反攻计划。德军在向莫斯科进攻时,被苏联的反攻集团粉碎。但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仍表示绝不撤退,将坚守阵地。由于缺乏经验和行动不敏捷,苏联未能完全完成歼灭德国中央集团军的任务。之后,德军雇佣兵部队到达,对苏联的反击迅速展开,苏军的局势再次恶化。苏军统帅下令撤退,会战就此结束。这场战斗之中苏军伤亡惨重,但最后他们还是赢得了胜利。
气候因素
很多人说苏联能够在这场战斗之中取得胜利,完全就是因为气素的原因,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气候,在这场战斗之中取得了非常大的影响,但并不是这场战斗的取胜原因,我们先来说一说气候对这场战斗取得的作用。首先,俄罗斯的寒冷冬季影响了德军使用先进武器和装备,很多德军被冻伤,这就是德军在莫斯科战败的原因。如果苏德战争早一点爆发,或者莫斯科会战早一点爆发,德军就能占领莫斯科。虽然历史上没有如果,但苏军在莫斯科会战中取得胜利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并不是天气的影响。
其次,世人往往只看到德军败在莫斯科,却很少看到德军是如何败在莫斯科的。实际上,德军与苏军处于冰天雪地之中,并没有因为寒冷而撤退而输掉战争。虽然寒冷的天气大大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但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的兵力差距,尤其是预备队的数量差距。
确实,在战争最糟糕的局面下,双方都会疲惫不堪,只要有足够的预备队,就能一击毙命。不仅是莫斯科会战,在苏德战争中,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人力资源丰富的苏联都具有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寒冷的冬天,实际上德军在夏天也未必能进攻莫斯科。
最后,德军攻势猛烈,苏联高层意识到莫斯科可能沦陷,将大量工厂转移到乌拉尔地区,很多的重要部门也因为这些因素变迁。后来苏军毅然从远东大规模派兵,这对莫斯科会战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莫斯科会战刚开始的时候,苏军的形势确实很严峻,德军自开战以来连战连胜,以包围百万苏军之势向莫斯科方向进攻。苏联没有把握守住莫斯科。远东形势的变化,导致大量的常备军没有在战斗的主要地区,也正是因为这些因素,德国的军队才在战斗的,一开始就取得了碾压性的胜利,打的苏军的队伍节节败退,他们完全没有还手之力。所以在最后的战斗之中,苏军才能够取得胜利的进展,因为在那个时期,她们的士兵早已集结完毕。如果苏联的军队在德国军队开始进攻的时候,就能够有充足的准备,那么这场战斗的走势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的,战斗的结果也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在一开始就能够投入大量的兵力,那么德军的损失会是非常之大的。
▲朱可夫
如果莫斯科会战是在夏天进行的话,德军的战斗力肯定会大幅提升,那么德军会攻占莫斯科吗,事实是没有那么简单的,如果苏联的军队在早期就能够投入大量的士兵以最后的城池莫斯科作为诱饵来进行战斗的话,那么这场战斗德军或许不会在最后撤退,但他们取得胜利将是一场非常艰难的战斗。德军在莫斯科的失败,归根结底在于准备不足、兵员不足和战术部署。如果在对苏战争开始之前,充分考虑困难,做好冬季补给准备,增加国内动员,增加预备队的话,会战的结果也许会不一样。或者在寒冷的冬天前挖掘战壕筑起防御墙,在第二年春天发动新的攻击,也不会产生那么大的损失,本应避免的这次溃败,不仅是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首次大溃败,也宣告了德军闪电战的破产,从此德军陷入了长期两线作战的泥沼。
改变打法取得胜利
上门我们说到这样战斗取得决定性因素的不是气候,那么是什么呢?就是人为因素,而这个人就是朱可夫,他在之后的作战当中,作为苏联军队的指挥人员,改变了以往的作战方式,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朱可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队的指挥者,一直受到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