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苏轼对朝鲜文人申纬诗歌创作的影响

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在诗、文、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其影响辐射到整个东亚汉文化圈。中朝使节的交流以及中国典籍的不断传入使得两国的文化交流日益繁盛。

明清时期,大量苏东坡诗文集、选集在朝鲜朝刊行,备受文人士大夫追捧,苏轼成为高丽、朝鲜时代影响最大的中国文人之一。

苏轼作为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文学大家,其对申纬诗歌创作的影响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在朝鲜传播和交流情况的缩影。

而申纬作为朝鲜朝有名的文学大家,受苏轼影响尤甚。苏轼的才情逸致和人格魅力享誉海内外,是对朝鲜文学影响最大的中国文人之一。

申纬(-),字汉叟,号紫霞、警修堂,平山人,以诗、书、画三绝闻名。文学史家把他与新罗的崔致远、高丽的李奎报、李齐贤并称为古代四大诗人。著有《警修堂全稿》《申紫霞诗集》等。

朝鲜文人金泽荣曾这样评价申纬:“宋之诗,若以东坡为第一;则吾韩之诗,亦当以申紫霞为第一”,并明确指出:“其诗以苏子瞻为师”。对苏轼的接受是申纬诗歌卓有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申纬从诗的创作内容、风格技巧、思想内涵等方面悉心学习模仿苏轼的诗文创作,本文选取几个要点来探究申纬诗歌对苏轼诗歌的接受情况。

申纬作为朝鲜王朝的诗文大家,在朝鲜汉文学史上地位极高,与苏轼有着相似的人生际遇和创作历程。本文将从诗歌内容、艺术风格、思想内涵三方面探究申纬对苏轼诗歌的接受情况,以期管窥当时中国文学对域外文学影响的一隅。

一、创作内容

1.采撷苏轼诗语

申纬曾于壬申年七月以朝鲜陈奏兼奏请使团书状官的身份出使北京,受翁方纲、吴嵩梁等清文人的影响,深入研习苏轼诗歌之后,从学盛唐改为学苏轼。用其文字是申纬初步接受苏轼诗歌的体现。

申纬在诗歌中,若引用部分语句,则会在句末直接标注为坡公句。有时直接将苏诗原句引入自己诗歌,在句末标注“全用坡句”。

如《赴任寿春,简寄斗室冢宰》一诗首联即用苏轼《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原句“此身无用且东来,赖有江山慰不才”;有时化用苏轼诗语,如“要识庐山真面目”“刊落名心气自华”“九死臣今无恨矣”“白雨跳珠沾翠黛。

乌云泼墨压朱栏”等均化用苏诗经典名句,句后亦标注“用坡公句”。申纬对苏诗了然于胸,写诗时信手拈来,有赖于平日里对苏轼诗集的反复阅读。

2.汲取创作题材

苏轼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在诗中皆有可观,世俗众生、节候物态、风土人情无一不可入诗,丰富了诗歌创作题材,给后人带来了创作灵感。申纬从苏轼诗文中找寻创作题材,多次化用苏诗的意象,经常以苏诗为韵,借韵苏诗。

如,在《寒食后一日,看雨无聊,偶阅坡公黄州寒食诗帖,因借韵二首》一诗中,申纬选取的“湿苇”“庖爨”意象化用自苏诗《寒食雨二首》“空庖煑寒菜,破竈烧温苇”一句,苏轼以空寒意象凸显物质生活的窘迫。

申纬也正值不顺之际,为饥寒所迫,相似遭遇引起共鸣。

又如申纬因沉醉于东坡赤壁风流,多次择取洞箫、水月、赤壁舟、壬戌之秋等《赤壁赋》中的经典意象。据统计,其著作《警修堂全稿》中提到“赤壁”二字的诗作就有19首。

再如,苏轼在岭南数载写的很多《和陶诗》也激发了申纬的文学灵感,被申纬囊括进创作题材中。

此外还有《次韵坡公谪居三适诗三首》《涵恩堂,用东坡韵》《早春煮雪点茶,偶读东坡病中大雪答赵荐诗,遂次其韵》《三月三日杏花下,用坡公定惠院月夜韵》等均从苏诗中获得韵脚,抒生活实感。

二、艺术风格

朝鲜朝前期诗坛以宋为诗,尤其以苏轼诗风为主流,申纬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致力于学习苏诗的多样化风格。苏轼学识广博,精于用典,诗歌总体风格是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穷极变幻,构思巧妙,代表了宋诗的最高成就。

叶燮认为,苏轼的诗说达到的境界是开天辟地前所未有的,天地万物、人的嬉笑怒骂,没有一样不能让苏轼鼓舞于笔端的,他的观点表现在《原诗·内篇上》。

赵翼也认为,用文章作诗,从韩语开始,到苏轼这里结束,写出了大量优美的作品,出现了新的局面,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大气象。他的观点则表现在《瓯北诗话》中。

苏诗境界大开,独树一帜,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受苏轼影响,申纬诗歌风格也变幻多端,“能艳能野,能幻能实,能拙能豪,能平能险,千情万状,随意牢笼”,风格不一。

有时豪迈洒脱,“一笑且谋醉,明朝杏花白”“碧溪青嶂度云气,穹林邃壑舞回风”“抚膺长叹白日暮,东风为我摧旗竿”等诗句,意象鲜明,意境宏阔,颇有苏轼“大江东去”之气势。

有时清新隽雅,多体现在写景状物诗一类,如其所写的众多咏梅诗,“柳意渐柔烟际,梅妆如试水边花。”

有时平淡质朴,其纪行诗多是如此,如“桃花开落对空枝,惆怅河豚味不知”二句又充满了人情味。有时饱含玄思禅机,如一系列在北禅院、养砚山房写的参禅诗。

三、思想内涵

1.忧国悯民,矢志不渝

爱国主义是贯穿苏轼一生的主旋律,纵使一生颠沛流离,也一直秉持着“兼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哀民生多艰。申纬亦命途多舛,但能时刻关心百姓疾苦,对于百姓天灾人祸的感知往往会见之于诗。

如在《八月雨》一诗中记述“八月垂垂雨,伤农日日阴。兹州天所发,将熟岁仍侵。”申纬关心农业生产,对于连日阴雨天气对庄稼的摧残表示痛惜,折射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道主义精神。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仍关心国家大事,心系百姓,把黄州当作了平生三大功绩之一,用诗文表述爱国忠君心志,笔耕不缀,为后世文人所景仰。

申纬在贬谪期间,以苏轼诗集为慰藉,对此深受感染,如曾作东坡生日诗:“先生乏食居黃州,亦有忧民沟壑不。我是先生在黄岁,恰当四十六春秋。”对其竭尽心力,贬谪不改爱国心钦佩不已。

2.随遇而安,超迈旷达

苏轼在经历了一贬再贬后,以禅道思想的积极方面为支柱,无论在朝还是外任,入世还是出世,均能坚守独立人格,不坠青云之志,做到“此心安处是吾乡”,成为后世进步文人争相效法的楷模。

苏轼这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深深影响了申纬。申纬的性格和经历,与苏轼有着众多相似之处,年少成名积极入世,爱妻早逝悲痛欲绝,仕途不顺屡次被贬,暂避归隐倾心佛道,多重因素促使下,申纬亦将禅理和道家思想融入诗歌作品里。

其受禅宗思想的浸染,自号“北禅院扫落叶头陀”,在诗中多次刻画禅境,领悟禅思。又兼怀道家的轻松洒脱,即使屡遭贬谪,也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人生态度付诸于笔墨之间。

例如,苏轼在《试院煎茶》表现了自己被贬后随遇而安的处世哲学,虽然贫病苦饥,但只要有一瓯茶,每天睡足就足够,不去奢求太多。

申纬读后仿作《汲江煎茶用坡公试院煎茶韵》,相似的处境让他感慨万千:“君不见东坡定论水煎茶不煎,妙不在茶唯在泉。”

申纬同苏轼一样无法避开尘世烦扰,在宦海沉浮,只能以热茶消解内心的痛苦情绪,乞求心灵上的平衡与超脱。二人均从佛道中汲取营养,精神的相通带来了诗文上的契合。

四、结语

苏轼的人格魅力和超凡才学,跨越了时代和国度,深刻影响了以申纬为代表的的朝鲜文人们,其积极有为、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

申纬钦慕苏轼的人品并积极学习苏诗,不仅仅是模仿其创作方法,更多的是接受其精神和格调方面的陶冶,从而提高自己作汉诗的熟练程度,获得文学和人生的滋养。

论其根源,一是二人性格经历相似,精神相通。二是受到当时朝鲜社会普遍学作苏诗的风潮影响。虽然无法达到苏轼那般的巅峰成就,但是其也成为了朝鲜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的闪耀之星。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tq/12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