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精通天文地理,医卜星相,未出茅庐便三分天下,甚至在民间传说中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民间在他的庙宇前写到“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看到这副对联想必大家都能猜到说的是谁,他就是诸葛亮一个被神化了的男人,但是史实上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诸葛亮在我国民间百姓心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象征,他的军事谋略更是让人津津乐道,我们从《三国志》《隆中对》中就能知道诸葛亮没有出山的时候便能知三分天下,刘备也是看出他的谋略才请他出山,在《三国演义》中更是出山后直接为军师调动大军。但是在历史上的诸葛亮出山之后只是军师中郎将,是当时主管部队后勤供给的官吏,也没有从一开始参加军事活动。
诸葛亮我们大家熟知的赤壁之战也没有诸葛亮的参与,赤壁之战的主要领导策划都是周瑜,借东风之说更是子虚乌有是小说中的夸张体现,东风之说只是周瑜长期生活在此地熟知当地的天气所致。
赤壁之战再说下草船借箭历史上草船借箭真实存在只是主人公也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的诸葛亮,而是孙权时间上也不是赤壁之战,是赤壁之战之后五年的儒须之战,孙权曹操隔江对峙,曹操军队不熟水战闭军不出,孙权为探曹营虚实趁着大雾驾船前去,因怕曹军袭击所以船上战鼓齐鸣,曹军不知虚实万箭齐发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诸葛亮是个口才极好之人我们熟知的舌战群儒跟曹军阵前骂死王朗也都是他做的,我们都知道中国谚语“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但是这句话在诸葛亮身上没有起到丝毫作用,不管是舌战群儒还是王朗对峙都是往人家痛处挖把你家过去做过的破事全部给你揪出来,也体现了诸葛亮尖酸刻薄的一面。
舌战群儒通过诸葛亮写的《出师表》我们可以看出他有着很强的权力欲望还不乏好大喜功,又不够审时度势又显得贪图虚名,当时蜀国在三国里头实力最弱,他没有修生养息反而大动刀兵,六出祁山九伐中原要跟曹魏争天下正统,这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那为什么诸葛亮知道国力不行还要去耗尽国力去打呢?主要是因为他知道自己身体不行,所以他想活着的时候尽快的建功立业,不是为了蜀国而是为了个人的千秋功业。在成都武侯祠有副对联写到“能攻心则反测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既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远思。”
诸葛亮这个时候有朋友肯定要问这诸葛亮这不是自私吗,为什么后世还会有如此高的地位?其中不单单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美化诸葛亮,之后历朝的统治者都在有意识的美化诸葛亮,捧高诸葛亮的同时是为了维持自己皇权独裁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