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赤壁新闻
赤壁特产
赤壁天气
赤壁房产
赤壁旅游
赤壁招聘

司马懿深得魏文帝曹丕信任,始终是留守许昌

小A读《晋书》系列文集《晋书笔记》之读《晋书帝纪第一》之四篇

文:小A斯蒂芬

原文:魏文帝即位,封河津亭侯,转丞相长史。会孙权帅兵西过,朝议以樊、襄阳无谷,不可以御寇。时曹仁镇襄阳,请召仁还宛。帝曰:“孙权新破关羽,此其欲自结之时也,必不敢为患。襄阳水陆之冲,御寇要害,不可弃也。”言竟不从。仁遂焚弃二城,权果不为寇,魏文悔之。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

这里的“魏文帝曹丕即位”并不是指曹丕登基称帝的时候,而是在曹操死后,曹丕继承曹操为魏王的时候,时间是建安二十五年的正月。曹丕即位之后改元为延康,所以建安二十五年与延康元年是同一年,即公元年。

司马懿被封为河津亭侯,担任丞相长史。这时候的丞相已经从曹操变成了曹丕,所以司马懿所担任的丞相长史,就是曹丕的长史。这个是在意料之中。

这里的“孙权帅兵西过”,指的是孙权在除掉关羽之后占领荆州原属于关羽的地盘,也就是实际上掌控了荆州大部分的土地。

东汉时期,荆州本是七郡之地,分别是南阳郡(河南西南)、南郡(湖北西部)、江夏郡(湖北东部)、长沙郡(湖南东北)、桂阳郡(湖南东南)、武陵郡(湖南西北)、零陵郡(湖南西南)七郡。在赤壁之战之后,荆州被一分为二,北部的南阳郡,南郡的一部分和江夏的一部分被曹操所拥有,而其它地区则被孙刘联盟所占据(实际上除了江夏的一部分被孙权拥有之外都控制在刘备的手中)。之后,曹操为了便于管理,将自己控制的荆州领土进行了分割,从南阳郡分出南乡郡,从南郡分出襄阳郡。这样一来就由原来的荆州七郡变成了荆州九郡。建安二十年,刘备占领益州之后,孙权趁机所要荆州,并派兵占领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之后刘备东征,引兵五万下公安。最终双方签订合约,以孙权拥有江夏、长沙、桂阳三郡,而刘备保有南郡、零陵、武陵三郡。自此而后魏蜀吴三家各拥有荆州三郡,荆州成了三分天下的缩影。

在建安二十四年,孙权趁关羽北伐之机,攻占了荆州西部的三郡土地。这就是《晋书》在这里的“孙权帅兵西过”。从地图我们就可以看出,在这个时候曹魏所拥有的襄阳郡已经陷入到被孙权三面环围的状态。所以,曹丕这个时候在朝议上征集针对襄阳郡所处状态的解决对策。

朝议中大部分人认为,襄阳与樊城没有积蓄的粮草,不能够抵御孙权。应该将当时镇守在襄阳的曹仁,召回到南阳的宛县驻守。但是司马懿则表示出不同的意见,他说道:“孙权刚刚打败关羽,拥有了荆州,这正是他想要与我们交结的时候,必然不会来攻打我们。襄阳乃是水陆要冲之地,是抵御敌人的要害之地,是不能够放弃的!”。但是曹丕并没有听从司马懿的话,下令曹仁烧毁了襄阳和樊城(将驻地撤退到宛县),结果孙权果然并没有侵犯魏国的地盘,还做出了“遣使奉献”的和平之举。对此,曹丕后来深表后悔。

原文:及魏受汉禅,以帝为尚书。顷之,转督军、御史中丞,封安国乡侯。黄初二年,督军官罢,迁侍中、尚书右仆射。

这又是一个司马懿的履历。延康元年实际上算是东汉的最后一个年号,而且只有七个月的时间,因为在这一年的年底,十月份,汉献帝刘协就在曹魏的挟制之下将皇帝的宝座禅让给了曹丕。

曹丕正式“受汉禅”登基称帝,并改元黄初。所以公元年也是黄初元年。

曹丕登基之后,司马懿被任命为尚书。没多久,又先后被转为督军和御史中丞,并加封他为安国乡侯。黄初二年,司马懿的督军官职被罢免,又先后迁任侍中和尚书右仆射。

原文:五年,天子南巡,观兵吴疆。帝留镇许昌,改封向乡侯,转抚军、假节,领兵五千,加给事中、录尚书事。帝固辞。天子曰:“吾于庶事,以夜继昼,无须臾宁息。此非以为荣,乃分忧耳。”

黄初五年,魏文帝曹丕决定南巡,视察魏国与吴国的边境。让司马懿留在许昌镇守,改封他为向乡侯。这里的“抚军”,在《三国志文帝纪》中被称为“抚军大将军”,这是魏文帝曹丕时期开始设置的一个官职。

“抚军”这个词本是指太子跟随皇帝出征的行为。太子跟随皇帝出征,就叫做“抚军”,留在都城驻守叫做“监国”。所以,实际上“抚军大将军”这个称号在这时候加给司马懿,是具有一定荣誉意味的。

除了这一点,曹丕还赐予司马懿三种特权:第一个是“假节”,就是皇帝将符节借给代替自己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的行为,不同的符节有不同的作用,“假节”就是可以杀违反军令的任何人,而不用向皇帝通报。第二个是“领兵五千”,这个就是司马懿可以有自己的亲兵卫队。第三点是“加给事中”和“录尚书事”的官职,其实就是给了司马懿皇帝不在时候总领朝政的权力。这些使得司马懿在曹丕不在许都的时候拥有皇帝一般的权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丕对司马懿是非常的信任。

但是司马懿对这些进行了“固辞”,也就是固执的推辞。但是曹丕却说:“我事务繁多,日以继夜都做不完,没有片刻的安宁休息的时候。我加给你的这些特权,并不是什么荣誉,是让你替我分担一部分而已。”

原文:六年,天子复大兴舟师征吴,复命帝居守,内镇百姓,外供军资。临行,诏曰:“吾深以后事为念,故以委卿。曹参虽有战功,而萧何为重。使吾无西顾之忧,不亦可乎!”天子自广陵还洛阳,诏帝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帝留镇许昌。

黄初六年,魏文帝曹丕大兴水军征讨吴国。

这是发生在时年三月曹丕率领水军亲自东征吴国的战事。

曹丕又一次令司马懿镇守许昌,让他既要镇抚百姓,又要供应前线的军需物资。临走的时候,曹丕给司马懿下来一道诏书,说道:“我深深的担忧后方之事,所以就只能委托给你。汉初的时候,曹参虽然在前线立下战功,但是负责后方事务的萧何才是最重要的。能让我没有后顾之忧,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因为曹丕是去打东吴,是东征,所以他才说司马懿留守许昌是让自己没有“西顾之忧”。

原文:天子自广陵还洛阳,诏帝曰:“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于是帝留镇许昌。

这里的“天子自广陵还洛阳”说的是,曹丕东征吴国之后返回许都又要去洛阳这件事。

曹丕东征吴国其实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算是显耀兵力的一个过程,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感觉就是一次军事演习。而且他在广陵的时候,举行了一场尤为盛大的阅兵仪式,《三国志文帝纪》记载“冬十月,行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戎卒十馀万,旌旗数百里。”

之后,曹丕就由于天气寒冷水道结冰而决定班师。并在黄初七年正月,就快走到许昌城的时候,听说许昌城南门无缘无故的崩塌坏掉了。于是曹丕很不高兴,并以此有不好的预感,就决定不进许昌,直接前往洛阳的行宫中居住。

曹丕决定前往洛阳,就给司马懿又下了一道诏书,他对司马懿说道:“我去东方,抚军(就是司马懿)总览西方的事情,我去西边,抚军就帮我总览东方的事情。”

原文:及天子疾笃,帝与曹真、陈群等见于崇华殿之南堂,并受顾命辅政。诏太子曰:“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黄初七年,魏文帝曹丕来到洛阳居住。在三月,下令筑造了一座九华台。之后就一病不起,而且日渐加重。到五月丙辰日,病危的曹丕,在崇华殿之南堂中召见司马懿、曹真和陈群(在《三国志文帝纪》中还有一个曹休)。曹丕下令让他们三个人受顾命辅政,也就是辅佐太子。顾命就是临终遗命的意思。

然后,曹丕又给太子下了一道诏书,诏书的内容是“有间此三公者,慎勿疑之”,大意就是“如果有离间这三位大臣的人,你千万不要怀疑他们。”就是让曹丕的继承人魏明帝曹叡永远都不要怀疑司马懿、曹真和陈群。

原文:明帝即位,改封舞阳侯。及孙权围江夏,遣其将诸葛瑾、张霸并攻襄阳,帝督诸军讨权,走之。进击,败瑾,斩霸,并首级千余。迁骠骑将军。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改封司马懿为舞阳侯。到八月,孙权发兵围困江夏,同时又派遣诸葛瑾、张霸并攻襄阳郡。司马懿被派遣都督诸军前去讨伐孙权,并将孙权打败,赶跑了。司马懿又继续追击,打败了诸葛瑾,斩杀了张霸,并斩获敌军首级千余人。司马懿因此被迁为骠骑将军。

好了,今天就读到这里,下一期再见!

小A斯蒂芬发表于年5月4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ibizx.com/cbtq/13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