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亮的谋略可谓是惊天地、泣鬼神,唱一出空城计,让周瑜大军退避三舍,利用大雾天气,来一个草船借箭,这真是大手笔,鲁肃都得乖乖的低头。这在现在来说可能不觉得怎么样,但你要想这是在数千年前的三国时代,能比吗?
在当时能和诸葛亮一较高下的,有一个说是郭嘉,此人一开始在袁绍手下做事,接着又到了是曹操的阵营。曹操之所以的快速的崛起,是离不开郭嘉的,可惜的是郭嘉很早就去世了,要不然三国的历史还可能真要改写,没办法,天嫉英才。
真要说诸葛亮和郭嘉相比,谁胜谁负很难说,但在历史上确实有这样一句话,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话究竟是真是假很难说。
还有一个就是在同一时间和卧龙齐名的凤雏庞统,在他们能两个活跃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在古代人们对于龙和凤看的是非常高的,而诸葛亮和庞统,一个称卧龙,一个称为凤雏。
这样看来两人的才学肯定是有的,孔明是不用说的,为刘皇叔操劳一生,打下半壁江山。
而庞统呢?从他出山帮助东吴,到为刘备战死,这几年好像没有干出什么值得骄傲的成绩吧!凭什么可以和诸葛亮相比呢?原因无非是庞统干了一件离奇的事情。
庞统出山算是比较早的,刘备还没有三顾茅庐,庞统就已经在东吴干起来了,当时是在周瑜的手下做事,职位不高,也就勉强算是一个公务人员。后来在赤壁大战不久时周瑜就挂了,这让孙权失去了一条右臂。
带周瑜尸体随庞统一起回到东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东吴的很多大臣对于周瑜的死好像并不是很关心,反而对庞统的回归来更感兴趣,很欢迎。为什么会这样?这就于庞统做此件事有关,容我先卖个关子!
随着东吴周瑜的去世,荆州的主人也变成了刘备,而此时在荆州为县令庞统,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投靠了刘备。庞统在东吴是没有做出什么大事,在刘备处呢?倒是有这么一件,就是帮刘备谋划了成都。
刘璋之所以会失去成都,就是因为太信任刘备。当时能够威胁成都刘璋的,只有汉中的张鲁,刘璋为了能更加稳固手中的权利,那是给了刘备足够的支持。军队、战马、粮草等,目的只有一个,帮我消灭张鲁。刘备的野心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有送上门来壮大实力的机会,肯定不会错过。可以又碍于面子,怕别人说,这时和刘备一起的庞统就献上三条计策,说是计策,其实也就是快和慢的问题,刘备的选择是中策,在中间,不快也不慢。
后来没有多久,庞统就中箭死了,谋取成都也就成了庞统在刘备身边这几年唯一值得骄傲的成绩。可单单就这点,显然是不足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
谋取成都,不难,一般谋士都可做到。庞统之所以能够和诸葛亮齐名,能让诸葛亮、徐庶等大佬谋士为他说话,关键是他做了这件事——品评时人。
什么意思呢?这就有点像现在的百家讲坛一样,搞一个论坛,然后对天下的名人来一个全面的剖析,但只说好的,坏的不说或少说。当时庞统立了一个规矩,一个月讲一次,这样一来,更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所以说庞统这个活动搞的非常火爆,听的人太多了。这样一来二去,庞统这个名字也就天下皆知了。
有句话说的好,有付出就有回报,庞统可能就是深知这一个道理。他每月每月的帮别人说好话,换来的自然是同等的回报,诸葛亮、鲁肃、陆绩等,不都是说庞统的好话吗!慢慢的,说的人多,自然也就说到和卧龙诸葛亮一个级别了至于真才实学,但真的是不是这样,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