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
文/百合花开
有句话说:“气度有多大,格局就有多辽阔。”
历史上曾有这样一位男子,他既是“曲有误,周郎顾”的儒雅公子;又是智勇双全、运筹帷幄,指挥赤壁之战的东吴大都督。
《三国志》曾评价他“性度恢廓”,主公孙权赞他有“王佐之才”,与他不睦的下属,称他“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他就是年前的东汉名将——周瑜。
《三国演义》中周瑜是一个狭隘的受气包,一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倒霉蛋,最后还被活活气死,其实这与历史上的周瑜,大相径庭。
纵观周瑜一生,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赢在了“气度”,而气度正是一个人最顶级的魅力。
气度是以诚待人
公元年秋天,庐江郡舒县的周姓大家族,迎来了一个男婴。他的哭声特别响亮,似乎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独一无二。
家里的长辈给他取名瑜,字公瑾。“怀瑾握瑜”,名字承载着长辈美好的寓意,希望男孩的品德像美玉一样高尚,能够得到贤明君主的赏识。
少年周瑜不负众望,聪明勤奋;精通诗词音律,兵法箭术;胸怀大志,广交名士豪杰。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偶然的一次,周瑜结识了出身不凡的少年英雄孙策,两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坦诚相待。一个是儒雅俊朗,另一个是英勇霸气,两人在青山绿水的百尺涯上立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永世为兄弟。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当周瑜看到孙家住所颇为简陋时,他主动让出自家一座宅子给孙家居住。他对待孙策的母亲,就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孝顺有加,毕恭毕敬。
当时时局混乱,两人聚少离多,但他们之间的情谊从不曾改变。
周瑜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