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
茅塞若未开,周行甚狭窄。心空真恬静,聒噪不入怀。
撰文/沐木一时间/.07.16
以前看到电影里,那些高人都是在深山老林里参禅,人们总是要到那些特别偏僻的地方去寻找安静。譬如到终南山上去隐居(当然,因商业所至,如今的终南山已非昔日),用避世的态度来得到心里的一点点宁静。
后来,我发现但凡要到特别偏远僻静的地方去才能静下心来的,其实心中没有禅,皆是因心被凡尘诸事所牵累,才去离尘世较远的地方寻找禅,这是向外求禅。但,如果心境没有打开,不管走到哪里,哪怕是走在宽敞的大路上,也会觉得很狭窄,布满了荆棘,举步维艰,置身到再偏远的地方也会心烦意乱。
参禅参的是内心,只要心中真正置空、放下,得到真正的恬静,就算置身凡尘,那些杂乱嘈杂的声音和繁琐牵绊的事物也侵害不了你的内心,就像穿了铁布衫,罩了金钟罩,百事不侵,聒噪不闻。这是向内悟禅。
正像陶渊明在《饮酒》诗中所说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还有苏轼,遭贬,一贬再贬,还能保持一颗快乐的心,结伴夜游赤壁,共享明月,并写下会稽人口的《赤壁赋》。
一个人如果真的把“禅”参透了,确实会活得比较轻松,这里说的“轻松”不是指无所事事。一些人一天无所事事心里还烦闷得很呢,这是身体轻松,心却很累;而一些人身体累得满头大汗却很快乐,这是身体虽累,心却很轻松。人一旦轻松了,生活就会比较欢乐,常常欢乐无忧家庭气氛自然就会和谐了,而这个跟财富的多寡无关。反而是太在乎财富的多寡,仕途的升迁,欲壑难填才是生活的牵绊,才是致心烦累的症结。手指有长短,能力有强弱,平和心态,尽力而为,多则多矣,少则少矣,命运自会匹配。
尊重原创,请原文转载或转载标明出处。